ICU 李慶鳳
這里只有幾十平米,卻匯集了醫院最先進的儀器和設備,這里能聽見機器的運轉聲、報警聲,還有匆忙而有序的腳步聲。這里一年四季除了大門和衛生間窗外投射有光線外,關了門的病區完全分不清白天或黑夜,分不清是陽光明媚還是刮風下雨。在這里工作的我們每天折返于病人床前,既有白天一群人團結協作的激情,也有夜間孤軍奮戰的隱憂,既有奮力搶救爭分奪秒的緊迫感,也有挽救無效眼看著生命流逝的無奈和無所適從。這就是ICU,在這里我能感受到不一樣的人生。
傷心:倔老頭兒走了
6床老人是一位老領導,脾氣倔強,意識清醒,但不得不依賴呼吸機輔助呼吸,身上插滿了各種類型的管子,不能言語,四肢被約束。從入住ICU的那天起,他就沒停止過“戰爭”,用眼神和口形宣泄內心的不滿,用掙扎和反抗表達無助和失望,除了睡覺時安靜外,其他時間都在不安地扭動,試著甩掉身上的各種管子,不管我們怎樣勸阻與解釋,他都無法停止,這種場景每天都在上演,大伙兒都已經接納了他的壞脾氣。
他的疾病幾乎經歷了憤怒期、否認期、抗議期,最后逐漸失去了神采,進入遲鈍期,英雄的幕年和普通人并沒有什么不同,他頑強地熬過了一天天、一月月,不斷刷新自己的生命奇跡。他病情出現變化的那天凌晨,我們爭分奪秒全力搶救,雖然類似的搶救在他身上發生過幾次,但誰也沒有想到這是最后一次,他真的走了,享年九十。
在ICU朝朝暮暮共處了那么久,他的離開雖是意料之中,但還是讓我們一時感到難過。
無奈:我們是壞人
在這里已經不止一次被病人氣憤地沖我們吼:你們是壞人,我要打電話給我家人,叫他們來陪我。不行!為了避免交叉感染,我們限制家屬探視時間和人數,病人及家屬對這個不合情理的規定深為不滿,一邊是家屬在門口翹首以盼,另一邊是病人眼淚汪汪,大吼大叫,無論懇求或責問,再為難我們也不能松口。
入住ICU的病人因為病情嚴重,身上或多或少都插有管子:氣管插管、胃管、尿管、深靜脈置管,胸腔閉式引流管,關乎治療、關乎生命。為了避免意外拔管,我們對意識不清或無法自控的病人加約束帶制動。因此對一些意識清醒,但煩躁不安或抗拒治療的病人,我們的舉動無異于綁架!對他們的憤怒和怨恨,我們了然于心,只能默默接受他們對我們“壞人”的指控。
還有一項常見的操作:吸痰,對病人來說也是一種折磨。操作時,那些清醒的病人眼神里充滿了恐懼和躲避,痛苦的表情以及捶胸頓足的肢體語言,清晰地表達了他對這操作的抗拒,但我們不得不做。在不增加病人痛苦,不傷害彼此感情和有效治療,拯救生命之間取得平衡,在這里還真是一個大問題,無奈!
安心:值得尊敬的帶頭人
譚主任:業務技術精湛,醫德優秀,服務態度好,熱心耐心,平易近人……他每天早晨都會來到患者床旁查房,查看新老病號的基本情況,提出治療意見,管床醫生遵照執行。他還經常召集科內醫護人員對疑難雜癥病例進行討論,尋找最好的治療方案,提高大家的?浦R水平。譚主任心里時刻牽掛著病人,大家經?吹剿芹橎遣綉B行走在夜間的病區,同事問道:主任,你的通風病又犯了,應該好好休息呀!他微笑道:沒事,老毛病了,來看看病人心里比較踏實。平時,對剛轉入ICU工作的年青醫生,主任會親自給他們上課:如呼吸機理論知識、血氣分析及電解質紊亂評估指標及處理方法,心肺復蘇術、深靜脈置管術等。
謝護長: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堅持原則、一視同仁,她對科室的所有護理工作了如指掌,并精通本專業知識,了解本專業的新進展。她溫柔和藹,姐妹們都喜歡用“親愛的”稱呼她,她從未擺領導架子,偶爾還被我們耍暈。她每天會早早的來到病房,監督晨間護理質量,查看床單元是否整潔,詢問患者夜間睡得是否舒服,病人身上的管道是否安置妥當,治療車上的物品是否在有效期內,擺放是否整齊,每班的護理記錄是否完善……每天床邊交接班前她都會用十多分鐘時間來給我們總結前日的工作缺陷和安排當天的工作重點。她與我們床頭交接每位患者,與清醒患者溝通,安慰和鼓勵病患。她堅持每月組織全科護士進行業務學習、護理查房及?浦R培訓及考核。
在這里我們有團結協作的歡樂,也有被病人及家屬不理解的煩惱;有病人康復出院的欣慰,也有與病人感同身受的體會。我們的故事每天都在變化,唯獨不變的是我們為病人全心全意服務的那份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