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距離除夕僅剩3天,人們已經開始陸陸續續購買年貨、清掃房屋、假期規劃……“年味”越來越濃,但對于河池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盧劍來說,這只是他再平常不過的一天。
7:50,盧劍一到科室就鉆進更衣室,一番換裝后,開始了他一天的“戰斗”。
8:00,科室每日例會開始,全科當班醫生和護士悉數到場,聽取前一日病人病情報告,做好交接班工作。
8:49,“14床呼吸機出現管路泄露警報!”一聲急促的呼叫聲穿過過道。盧劍緊跟其他醫生、護士的腳步快步跑向14號病床。他和大家一同查看呼吸機數值,在試探性按壓氣管導管氣囊后,發現是氣囊壓力不足導致,便讓管床護士立即給氣囊補充氣壓,呼吸機警報隨之解除,潮氣量恢復正常。
8:56,“26號床病人呼吸困難,氧飽和度和心率下降!”還未得到喘息,盧劍又同其他醫師、護士緊急趕往隔壁病房。大家在評估患者病情及生命體征后,決定給患者氣管插管行機械通氣治療。在順利給患者經口氣管插管并接呼吸機輔助通氣后,發現該患者潮氣量較低,而峰壓較高,指脈氧僅為86%,考慮存在氣道阻塞,盧劍立即給予患者行緊急床旁支氣管鏡檢查,行支氣管鏡肺泡灌洗術,清除氣道內黏稠分泌物。經操作,患者潮氣量上升,指脈氧上升至97%。該搶救整整耗時46分鐘。
9:49,盧劍開始日常查房。“叔叔您還咳嗽嗎?”“阿姨您恢復得很好,明天可以出院啦!”盧劍一床一床詳細詢問病人及其家屬,查看呼吸機參數,認真聽診肺部情況,耐心回答所有問題,并將查房發現的問題牢記心中。
10:15,完成查房后,盧劍根據13號床病人的病情,在與主任慎重商量后,決定給病人進行鎖骨下靜脈穿刺置管術。在取得病人家屬確認同意后,盧劍隨即開始施行該操作。30分鐘后,操作順利結束。
11:55,臨近下班,因16號床行機械通氣的病人氣道分泌物較多,常規吸痰無法廓清氣道,盧劍立即對其行床旁支氣管鏡檢查,并施行肺泡灌洗術,清除了氣道內大量黃色膿性分泌物,患者氧合較前好轉。
12:13,盧劍折返回醫生辦公室,錄入醫囑并做好交接班等工作。
12:34,盧劍拖著略顯疲憊的腳步走進更衣室,脫下身上的白大褂,結束了上午的值班。
18:00,盧劍準時來到科室,與配班的醫生做好交接,準備夜班的工作。
18:30,盧劍開始對全科每個病人進行巡視,處理巡視中發現的問題。
20:20,盧劍返回醫生值班室,處理在院病人新出現的問題。
22:00,3號床患者結束俯臥位通氣,盧劍與其他醫務人員一起把患者恢復仰臥位。
23:00,急診科接入一位高齡“慢阻肺合并哮喘”患者,盧劍和所帶教的進修醫生一同對新入院患者進行接診并制定治療方案。
時間進入1月19日。
1:15,盧劍處理完新入院患者后到值班室休息。
4:30,30號床患者出現氣促加重,氧合下降,盧劍給予相應處理。
5:00-8:00,盧劍一直在醫生值班室和病房之間游走,處理各種醫療問題及錄入各種醫囑。
8:00,全科醫生、護士進行交接班,召開晨會。
8:40,盧劍跟隨科主任進行大查房,并對自己所管的病人進行日常查房。
10:50,盧劍為3號床患者行床旁支氣管鏡檢查。
12:21,盧劍脫下白大褂,結束了上午的工作。
按照正常的值班休息時間,盧劍的值班時間應為18日8時至12時,18時至19日上午8時,24小時需在崗18個小時。但實際情況卻是因為自己分管的病人必須全權負責到底,往往被動延遲下班。從18日8時到19日12時,共28個小時的時間里,盧劍被延遲下班近5個小時,總計在崗時間達23個小時,工作強度巨大。
“累嗎?”記者問到。
“這種狀態,多年來已習慣了。”盧劍微笑中略顯疲態地說,前段時間新冠肺炎疫情管控全面放開,醫院迎來了一撥因新冠肺炎病毒誘發各類基礎病的患者,科室更是成為重癥患者的聚集地,每天就跟打仗一樣,整天都在各個病房之間忙碌奔跑。
“雖然現在病人有所減少,但我們也都在隨時做好應對各種突發狀況的準備。”盧劍說,雖然疫情管控全面放開,但還是希望大家要做好防護措施,常戴口罩,講究衛生,未“陽”的盡量不“陽”,已“陽”的盡量不“重陽”。“真希望我們能夠閑下來,那時候說明病人少了,也說明大家都健健康康的。”
【記者札記】
在跟訪盧劍的時間里,面對各種醫療器械的此起彼伏的警報聲,我緊張萬分;面對病人咳出的濃痰濁血,我惡心欲吐;面對長時間的行走站立,我腿酸腳麻。但這些對于盧劍來說,是他最習以為常的一天,也是河池廣大醫護工作者普普通通的一天。在家里,他們是為人子女、為人父母的平凡之人。在醫院,他們是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勇沖前頭的不屈戰士。世界因你們而溫暖,生命因你們而璀璨。
致敬,所有白衣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