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上旬,河池市第一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技術團隊首次完成Micra無導線起搏器植入術。該技術最大亮點是用于手術的起搏器是一顆迷你心臟起搏器,外形像一粒膠囊,重量不足2g。
患者是一名上了年紀的韋女士,她因自感頭暈在家寢食難安3天有余,在醫院做動態心電圖檢查后發現病人有竇性停搏、交界性逸搏,結合病人有明顯癥狀的竇性停搏,有永久起搏器植入術的適應癥。醫院心血管內科團隊在與患者談話中,充分考慮到患者目前的病情以及患者對于生活品質的追求,選擇了最先進的Micra無導線起搏器。與傳統的起搏器相比,無導線起搏器無需切開皮膚制作囊袋,同時避免了傳統起搏器導線植入心腔后帶來的導線磨損和感染等問題。手術植入時,無導線起搏器猶如被線牽住的“魚鉤”,憑借傳遞系統將無導線起搏器通過股靜脈送入心室“著床”后,待起搏參數符合標準,隨即剪斷牽引線、撤回傳遞系統,無導線起搏器便會獨立完成傳統起搏器的各項工作。
整臺手術時間短,20-30分鐘即可完成,且不需停用抗凝藥物,術后6小時后可以下床活動,大大降低圍手術期并發癥的發生,對于心室起搏比例較低的患者是最佳選擇。
據悉,Micra無導線起搏器體積較傳統起搏器小93%,重量不足2g,只有普通的膠囊大小。使用壽命可長達12—13年,可通過程控儀體外調整參數,具有兼容1.5T和3.0T的核磁共振檢查等優點。
據河池市第一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二病區主任、副主任醫師林陸韜介紹,Micra無導線起搏器植入術目前作為起搏領域革命性的創新技術,自在中國第一屆進博會亮相后就備受關注。醫院完成該起搏器的首例植入,標志著該院進入了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的新時代,河池市第一人民醫院將一如既往致力為患者提供高科技醫療體驗不懈努力。
報道:王成翼 林陸韜